2025年08月26日 星期二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苍溪县实地调查阶段工作亮点总结 » 详情
苍溪县实地调查阶段工作亮点总结
时间:2025-07-17 来源:苍溪县文化广播电视体育和旅游局 打印 关闭本页

2024年5月以来,苍溪县积极开展三普文物复查工作,主要工作开展情况情况如下。

一、三普复查亮点

(一) 新技术、新手段应用。运用高精度的 RTK(载波相位差分技术)测量仪,精确获取文物的地理位置坐标,为文物空间位置信息的准确记录提供了坚实保障。在数据采集与整理环节,借助先进的数据管理软件,实现了文物信息的高效录入、分类存储以及快速检索,大幅提升了工作效率。此外,采用三维重建技术,对重要文物进行数字化建模,全方位、多角度展示文物的外观与结构,有助于更深入地研究文物的历史价值与艺术特色。

(二)复杂山地地区工作开展情况。苍溪县文物点位分布广,大多在复杂山地地区,为克服重重困难完成复查任务,苍溪建立县、乡镇、村三级联动机制,充分发挥各级力量。落实专人提前对普查路线进行细致探察,针对山地中可能存在的荆棘丛生、道路坍塌等情况,进行清障理乱工作,保障后续普查工作的顺利通行。同时,邀请熟悉当地情况的老干部带路,老干部凭借丰富的经验和对当地环境的深入了解,能够引导普查人员快速准确地到达普查点位现场。

(三)实地调查冲刺攻坚阶段工作情况。针对苍溪县31个乡镇面积大、点位多,而专业人员和设备少的矛盾,采取老带新的方式,充分发挥经验丰富的老队员的专业优势,帮助新队员快速熟悉工作流程、掌握工作技巧,提升整个队伍的专业水平。同时,将普查人员分组,同时开展工作,并提前进行全面规划,按照地理区域划分片区,进行拉网式普查。既提高了工作效率,又确保了普查工作的全面性与准确性。

(四)实地调查中先进典型案例。在第四次全国文物普查工作中,苍溪县文物保护中心主任赵洪旭同志始终秉持“文物普查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信念,连续三个月带队深入全县31个乡镇开展地毯式排查。白天带领技术团队翻山越岭实地勘测,夜间组织乡镇文化站负责人召开线索分析会,累计行程达1800余公里。提供新发现文物线索13条,经专家组研判,全部纳入新发现文物进行保护。面对全县315处三普文物点的数据审核,独创“五步校验法”: 原始记录与GIS坐标核对 —现场照片与描述文本交叉验证 —年代判定专家会审 —保护等级三级联评 —最终数据双人复核,纠正数据偏差47处,确保所有信息达到国家质量标准。在普查过程中,积极开展老带新,培养的3名年轻干部现已成长为业务骨干。

(五) 其他亮点。广泛开展文物普查宣传活动,通过举办讲座、发放宣传资料、利用新媒体平台发布信息等多种形式,提高了社会公众对文物普查工作的知晓度与参与度,吸引了群众积极提供文物线索10余条,营造了全社会共同参与文物保护的良好氛围。

二、组织实施

(一)强化组织领导,配齐普查精干力量。印发《关于做好第四次全国文物普查工作的通知》和《关于做好第四次全国文物普查实地调查工作通知》,成立苍溪县第四次全国文物普查领导小组,制定实地普查工作方案,落实各相关部门职能职责,抽调专业干部8人,与第三方公司组成实地调查工作组,各乡镇明确一名分管领导和2名业务骨干参与普查工作。

(二)强化要素保障,夯实普查工作基础。每年预算文物保护经费50万元,安排第四次全国文物普查工作专项经费150万元;按照普查保密工作要求,购置相关设施设备;督促各乡镇全面开展文物保护点位现场核查,提前做好普查对象周边环境清障工作,切实保障文物普查工作顺利进行。

(三)强化学习培训,确保普查高质高效。集中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文化遗产保护重要讲话和指示精神及《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四川省文物安全巡查检查办法(试行)》等相关法律法规;召开全县普查工作动员会,组织普查队员针对普查技术进行集中学习培训3次、外出学习1次、县内实地培训2次,将国家文物局与相关部门联合印发的普查文件编印成册发至相关单位。

(四)强化宣传造势,营造良好普查氛围。印发《苍溪县第四次全国文物普查宣传工作方案》,安排各乡镇利用LED大屏和宣传标语,加强四普工作宣传;在“苍溪文旅”政务新媒体开展“四普工作进行时”专栏,编辑宣传简报13期、发布相关短视频4期,利用应急广播平台宣传文物保护相关法律知识12期;在实地普查过程中发放宣传资料2万余份。(兰馨)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Scan me!
收藏本站| 设为首页| 网站地图 | 帮助说明| 联系我们
主办单位:苍溪县人民政府办公室   
政府网站标识码5108240001 蜀ICP备11026878号-2 川公网备51082402000042号